第(2/3)页 杨戬从赵佶的脸色上看出来了赵佶想要干啥,为了不让他再说出伤士气的话,杨戬抢先在他耳边低声开口,给赵佶提了个醒儿。 毕竟,如果再让赵佶这么开口下去的话,赵宋军队的士气肯定就崩了,甚至可能会引起军中的兵变! “嗯……大伴言之有理,朕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静观其变!” “朕不动,朕就在军中,朕和将士们在一起!” 赵佶倒也不傻,听出来了杨戬的意思,他立刻就顺着杨戬的意思往下接。 还别说,赵佶这么一表态,确实让帐中的情况好了不少,将领们心中都在想: 官家废物就废物吧,但起码人还在,可以凑合。 “现在怎么办?” 从赵佶的军帐中出来后,有人低声问道。 “怎么办?守好大营啊!还能怎么办?” 有人气不打一处来,说话都很冲。 “那,还听童大人的吗?” “不听童大人的,难道听你的?你行你上啊。” …… 在众将吵吵嚷嚷的声音中,宋军各部也开始了坚守,虽然大伙儿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小道消息还是传了出来,说什么圣上和童枢密吵了一架,被童枢密气得差点儿就要回京等等。 这些流言对士气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最后赵佶不得不出面,和童贯在大军面前表演了一番“君臣和谐”的戏码,这才让大军中的议论停止。 宋军这边,他们北伐的进度在南京城受阻,但对辽军来说,他们现在也并没有特别有优势,主要是骑兵不擅长守城,他们只能以攻代守。 耶律四兄弟,分成两班,每天都是两个人领着队伍出去骚扰宋军大营,两人带队守城。面对骑兵的不停骚扰,童贯在拿回指挥权之后,下令士兵们坚守不出,拒绝和辽人发生战斗,甚至还让大军主动后撤了二十里。 辽人看到宋人主动退去,他们也怕这其中有诈,所以并没有选择追击,而是选择观望。 “童大人,现在的局势如何?” 因为赵佶和童贯现在的关系比较尴尬,所以现在两个人之间的联系都靠杨戬。 “不是太好,但也不是太差,起码如果有人想要回京的话,现在可以了。” 童贯的话中,充满了嘲讽。 “童大人,话不能这么说啊……” 杨戬表示,你童贯是怎么了,非得和圣上硬顶吗?你就不能服个软? “杨公公,你该干啥就干啥去吧,军中的事情,你不用担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