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继续往下看,任原在第十七名又看到了一个名字——曹勋。 这一位今年也才十七岁,和陈康伯,张浚一样都是青年才俊! 而更有意思的是,后面第五十二位的曹组,是他爹…… “曹组,我知道他,曹玮的弟弟,也是太学出身,但据说在赵宋考了六次都没中举,没想到来了咱们这儿居然真的中了。” 萧嘉穗看到曹组的名字时也是颇为意外,因为曹组这人的名声在赵宋的文人圈子中,算是半个笑话了。 年少和他哥哥一起进太学,当时在太学还颇有名气,众人也都觉得兄弟两个将来肯定能成就美名。 结果……他哥哥确实很好,早早就中了举,进了朝堂。 但他……一次两次不中还好,大伙儿也觉得正常。 但三次四次……甚至五次六次还不中!这就很丢人了啊! 所以整个赵宋文人圈,都把曹组当成了笑话,曹组也算是心态好,被嘲讽了那么多年,他也不气,反而写了《铁砚篇》用来激励自己。 但这一次,他确实是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六次不中的尴尬局面,所以不顾自己哥哥的反对,曹组选择去梁山准备考大益的科举。 “兄长,若我连这大益的科举都中不了,那就说明我这辈子可能真的和科举无缘。” “但我如果中了,那就证明兄弟并不是真的中不了举。而是如今的天下四分五裂,我如果能在大益能混个一官半职,对咱们家也有好处。” “就像当年的诸葛家,三国都有人。” 曹组的话让自家兄长无话可说,所以最后也不得不同意。 曹组就把自己的儿子曹勋一起带上了,本来的想法呢,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也体验一下所谓的科举,虽然大益的这个不是很正规,但起码也是一个科举啊! “儿子考了第十七,爹才第五十二?这叫什么?” 李助对曹家父子的事情不太清楚,但从这次的成绩来看,这个老爹确实……有点差。 “讲得好听一些……虎子无犬父?毕竟父子同中也算是佳话了,而且曹勋的东西并不是不好,只不过相比状元郎和探花郎,他还是稚嫩了一些,我倒是挺看好他的。” 曹勋的卷子,朱武是有印象的。 “行了,那就先这样子吧,裴宣,你再看看还有没有遗漏,没有的话,萧让,准备金榜。” “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