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三门神通,陆歌自得到后便一直分出心神研究。 现在虽然能够驾驭,但总觉得隔了一层,差了点什么。 孔子眼神扫过三门神通。 “文道天心。” “此神通一旦凝聚,便可为先天文道圣体。” “凡文道之属,一切道,一切法,一学便会,一会便精。” “书山学海。” “这也是一门大神通。” “神通一成,文道一切书籍皆藏于其中。” “且随众生智慧增长,各有领悟,写下新书,这神通之内也能随时收纳。” “如今你在所见之书山学海,便是我以神通显化。” “言出法随。” “入门之时,可口吐单字,以成真实。” “小成之后,可言诗词歌赋,影响物质天地。” “大成之时,再无桎梏,凡口中所言,皆可映照寰宇。” 孔子颔首笑道:“不错,不错。” “这三门神通,都是好神通啊。” “一为先天之资,二为后天苦读,三为言行合一。” “有它们助你,日后你在文道之路上,当能走的更加轻松。” 陆歌微微点头道:“当时娲皇显化千门神通,任我挑选。” “我左思右想,选了这三种。” “师兄所言,便是我当时之考虑。” 孔子捋了捋胡须道:“你对于文道涉猎极少,如今骤然得此三门神通,自然是身合心不合。” “我今日且先与你讲解一二。” “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彻底融会贯通,还需你日后多多研究文道经典,积累底蕴方可。” “底蕴充足,自然万法相合。” 一老一少,坐而论道。 荀子在一侧也偶尔提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一点点过去,周易书中世界之中的诸子也被惊动,纷纷围了过来。 消息飞快外传。 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人赶了过来。 本来只是陆歌向孔子请教神通,现在却慢慢变成了诸子论道。 你一句,我一句,皆是文道精髓。 陆歌根本都插不进话,只能满头大汗的认真听讲。 有些能听懂,有些听不懂。 不过没关系。 陆歌直接启动书山学海大神通。 诸子之言,尽数化作文字被整理收集,化作书籍收藏其中。 学会做笔记,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不知过去了多久。 陆歌的笔记都写了上百本,但诸子论道依旧还未结束。 不过陆歌也不着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