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走上歧路的德苏日-《高科技军阀》


    第(2/3)页

    苏联工业发展中的问题除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以外,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所带来的问题也严重束缚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由于苏联不容许私有经济的存在,也力图排斥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甚至抹杀国营和集体所有制的区别,竭力促使集体经济转化为国营经济。这种单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促成了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形成。

    苏联式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以行政命令手段取代经济手段,即主要通过发布命令、决议和行政组织手段与各种经济单位、企业机构发生关系,组织经济活动。它实质上排斥市场调节手段,利用价格、成本、利润等经济杠杆的余地也十分有限。

    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标准超过经济的考虑而居于统治地位。工业优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优于消费资料的生产。苏联以大量投入资金和劳动力,以外延发展的方式来增加工业产值,追求产品的数量(即总产值指标)而不主要是产品的质量,片面强调更多产品在国内生产而忽略同日益增强的世界市场的联系。结果导致忽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忽视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严重束缚了苏联国家的发展。

    如果说不断强大的中国刺激了苏联并使之畸形的壮大,那么日本所受到的影响,则比起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

    1928年4月6日,日本,东京湾。

    站在日本海军“五十铃”号巡洋舰舰桥上的舰长山本五十六,紧紧盯着停泊在港湾内的一艘挂着五色旗和三色人字旗的大型巡洋舰,深深的吸了一口带有油烟味的海风。

    那是中国海军的“寅虎”号大型巡洋舰,是新式的“十二生肖”级大型巡洋舰中的一艘,此时正在东京湾进行友好访问。

    而在很多日本人看来,中国军舰的友好访问,更多的是在向日本展示自己的力量。

    “这是米国人给支那海军建造的大型巡洋舰。”山本五十六身边的海军大佐井出谦治看着这艘威风凛凛的满载排水量近三万吨的大型巡洋舰,说话的声音带有一丝说不出的抑郁。

    “它们一共有十二艘,不都是米国建造的。”山本五十六平静地说道,“其中有四艘,是支那本土的造船厂建造的。”

    “噢?这是真的吗?”听到山本五十六的回答,井出谦治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我担任驻米海军武官时,去过米国的伯利恒造船厂和支那的上海造船厂,见到过这些军舰。”山本五十六回答道。

    “那就是说,《华盛顿条约》对支那海军的限制是暂时的,一旦条约失效,以支那的造船能力,还是能够建造出象‘共和’级和‘光荣’级那样强大的军舰。”井出谦治一边说着,一边握紧了拳头。
    第(2/3)页